第一书记,点亮村民致富梦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19-03-11    浏览量:

  “把这个架子放到那边去,那边的货柜再往旁边挪一挪。”一进门,就看到大通县城关镇城关村村民李友松正在新租的店铺里忙活着。见到第一书记王生鼎的到来,李友松立即放下手中的活,拉着王生鼎的手找地坐下。“王书记来了,快先喝点水!”李友松热情地招呼着。

  刚进商铺,就看到墙面已经粉刷一新,货柜、架子已经摆好。“现在就差进货了,过两天我去城里购置些商品回来,等摆好以后,就可以开张了!”李友松说,没想到能够脱贫,没想到日子会越过越好,没想到这个岁数,还能有自己的店铺……

  城关村位于大通县城关镇政府东南部,距离县城47公里,村里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各项事业都在“落后榜”上。可是,自从2016年1月村里来了第一书记后,这个村子的村容村貌、产业发展和村民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村里变了新模样

  2018年,是城关村全体村民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他们彻底摘掉了贫困帽,村子里的仿古商业街建成了,互助协会成立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有了新的来源……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王生鼎和村“两委”班子,经过多方努力,为大家争取到了各项补助资金,才能让他们结束了一直苦熬的日子。

  3月4日午后,刚刚吃完午饭的王兆龙约了几个村里的好友,一起来到新修的文化广场上晒太阳。“如果不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如果不是王书记,我现在仍要在老房子里苦熬,也不可能娶上媳妇。”王兆龙说,以前住的老房子四处灌风,逢雨必漏,实施危房改造项目,自己只掏了3000多元,就住上了新房子。同时,还用产业扶贫资金给他们家里购置了猪苗,去年,最多的时候他养的猪达到了18头。

  今年春节,为了庆祝村里脱贫,他和村民自发组织排练社火,脸上虽然涂满五彩颜色却也难掩喜悦之情,扭起老秧歌来分外起劲。

  扶贫点亮致富梦

  扶贫干部不遗余力付出,换来了村民满意的笑容,大家都说:“有了王书记,我们的日子过得有盼头,我们对同步小康充满信心。”

  今年33岁的李友松曾经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父母是重度残疾的聋哑人,家里的生活只能依靠他外出打工维持,30多岁还没有娶到妻子,他曾一度对脱贫失去信心。

  “我们为你的父亲安排了交通公益性岗位——养护工,每个月有近1000元的收入,这样一来,你家的收入就多了一笔。将来,仿古一条街一建成,你也可以租间店铺,做些小生意。”在王生鼎和驻村工作队的耐心劝导下,李友松终于重拾信心。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李友松家的人均年收入从最初的3000元增加到了去年的6000多元,去年年底刚刚娶上媳妇的他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

  新年刚过,李友松便来到新租的店铺里忙活。“有了这么好的脱贫政策,我自己也要加把劲,等到店铺开张后,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李友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