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来自西宁的幸福答卷

来源:青海日报    日期:2019-05-12    浏览量:

↑北川河两岸。

湟中县上新庄镇黑城村村史馆内的笑脸墙。

  在西宁市湟中县上新庄镇黑城村新建成的村史馆内,有这样一面墙:墙上铺满了村民的笑脸,望着儿孙慈祥微笑的老人,头戴安全帽笑着眯起双眼的青年,比出胜利手势露出一排白白牙齿的孩子们……笑脸间还有一句话:“黑城村,笑一笑。”

  幸福是什么?这面墙就是黑城村给我们的答案,也是西宁市委市政府递交的幸福答卷一个缩影。

  近年来,西宁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在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2017-2018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城市评比中排名第二,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西宁,洋溢着幸福,充盈着色彩与欢乐。今天,让我们跟随这份答卷,寻找幸福西宁的幸福味道。

  绿水青山绕 西宁色彩浓

  望西宁,“青山郭外斜”——谢成发1989年投身绿化,近30年的时间里,他见证了西宁南北山荒山变绿坡,觉得自己是创造奇迹的人之一。每每听见有人赞美西宁绿化成绩卓著时,都觉得既骄傲又幸福。

  望西宁,“清泉石上流”——王平每天吃过晚饭都同女儿沿北川河漫步。他发现西宁的水变清了,周边环境变美了。作为一名老西宁人,看清水穿城而过,他享受到了惬意的幸福。

  望西宁,“层崖翠接尉蓝天”——刘东伟每天都会在中午休息时,望向蓝蓝的天空感受西宁的美。作为一名普通的西宁市民,他认为,向外地的朋友描绘西宁的蓝天,是最幸福的事。

  望西宁,“乱花渐欲迷人眼”——周文蓉每到夏季休息日就会来到南山公园,感受这里的花开遍地。作为一名“爱美”的西宁人,她觉得,在五彩缤纷的西宁徜徉,便是一件幸福事。

  对每个西宁人来说,“绿色发展样板城市”都不是陌生的字眼。西宁市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幸福城市的成长坐标,扎实开展绿色产业、治理能力、“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绿色人文六大建设行动,率先在西北地区省会城市中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南山绿色屏障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生态环保大会永久会址落户西宁。

  西宁在国土绿化之路上披荆斩棘。至2018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4.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5平方米,南北山绿化总面积达到34400公顷。2018年8月,全国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现场会在西宁召开,西宁市的造林绿化模式成为国土绿化的“西宁经验”。西宁在治水兴宁之路上唱响凯歌。“十三五”以来治理河(沟)道89.8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9.5平方千米,改善灌溉面积1.25万公顷。生态治理河道形成137万平方米景观水域,初步形成了以湟水河为“彩带”,湖、渠、库、湿地为“明珠”,彩带明珠交织贯通的区域性大水网系统和城市水环境生态圈,探索出了青藏高原高寒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西宁模式”。2018年被命名为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西宁在大气治理之路上步伐坚定。开展扬尘污染治理、工业污染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煤烟尘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建设、社会参与和防治工程,汽车尾气治理、冬季供暖清洁能源改造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西宁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2天,优良率为83.4%。空气质量连续4年位居西北省会城市第一。

  西宁花园城市建设之路已然开启。至“十三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5%以上,建成区绿地率39%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至13平方米。两年增加公园游园20处,打造特色景观道路10条,新建改造精品街头绿地20处,构筑彩色绿化空间10万平方米……用绿化、美化、彩化,推动西宁绿化成果高质量发展。

  土壤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农村环境保护初见成效,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了新高……在西宁市日益提升的“颜值”上,我们找到了西宁给出的答卷——幸福有缤纷的色彩。

  纵横与交错 西宁加速度

  城市路网“巨人”展现西宁速度——田宗发现凤凰山路通车后,从城东区劳动路到万达广场只需20分钟车程。他说:“生活在西宁是幸福的,便捷的城市路网把亲朋好友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乡村公路“美人”助推西宁速度——村民刘卫华经营着一家乳制品加工企业。每天清晨,新鲜的奶制品被送往城市的各个角落。他说:“在西宁‘务农’是幸福的,乡村的‘四好’公路架起了农产品外销的桥梁。”

  海绵城市“丽人”再现西宁速度——市民陈炳国发现自家的老旧小区有了新变化。曾经易积水的低洼路段不见了,曾经淤泥堆积的河滩地区不见了……他说:“居住在西宁是幸福的,海绵城市建设让我们真正得到了实惠。”

  科技创新“智慧”刷新西宁速度——高新技术企业青海风歌农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群年轻人正在为无人机产品的开发利用忙碌着。他们说:“创业在西宁是幸福的,这里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与氛围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西宁加速度的背后,是西宁城市建设跳动的“绿芯”,是西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是西宁大胆突破的决心与勇气。西宁市结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主动融入兰西城市群,谋划启动“大西宁”规划建设,开展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试点。

  “畅通西宁”幸福梦正圆。西宁通过“外环内网、公交都市、静态交通、智能交通、绿道网络、文明交通”六大措施,打造了“内畅、外连、互通”的综合交通体系。截至目前,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2.3平方米,路网密度达5.04千米/平方千米;市区交通拥堵系数连续两年进入十大拥堵缓解城市排行榜。

  “四好农村路”路路得畅通。2018年建设“四好农村路”462公里,改造农村电网830公里。完成91个村风貌提升工程,5个美丽城镇、79个高原美丽乡村绽放新姿。市乡镇通客车率达到100%,建制村通邮率达到100%。

  “特色海绵”建宜居大西宁。西宁市利用“山—水—城”的典型空间结构,确立了青藏高原半干旱地区具有其典型的海绵城市技术路径,有效推进了西宁市全域化、自然化和本地化的海绵城市建设进程。2018年,建成地下综合管廊37公里,完成21.6平方公里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

  科技创新持续攀高峰。全力推进5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重点区域布局建设10个农业科技示范区和100个市级及以上农业科技园(示范基地),组织实施自主创新能力强、研发投入大、符合产业导向的重大科技研发项目……至2018年,西宁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科技型企业分别占全省81.9%和73.3%。

  单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放管服”改革“西宁样本”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在西宁的快速发展中,我们得到了西宁的答卷——幸福在加速度中增长。

  文韵有传承 西宁文明风

  这里是全国文明城市——杨鹏发现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西宁市市民的素质提高了,城市变得整洁干净、井然有序了。现在每次提起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他都格外骄傲。

  这里是书香西宁——任翔的闲暇时间都在文化惠民书屋中度过。细细品读自己中意的书,他发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市民有很多。现在每次提起书香文化,他都很有归属感。

  这里是文艺古城——辛成文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手机上查看西宁市的文艺演出公告,对本地打造的精品剧目更是情有独钟。现在每次提起文艺创作,她心中的文化自信便油然而生。

  这里是旅游目的地——邓涵文最近很忙,很多朋友询问家乡的旅游线路,她不仅会耐心推荐,还将珍藏的照片展示给咨询者。现在每次提起西宁旅游,她都格外自豪。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西宁从西部边陲小城蜕变为青藏高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攻坚克难和风雨砥砺换来今天的破茧成蝶。但不变的,是西宁对文明的追求、对文化的尊重、对艺术的执着,是幸福西宁的大美与独特的人文资源。

  戴上“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西宁市提升了城市品位,促进了城市转型升级,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原古城生根开花结果。“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餐桌”使文明成为生活新风尚,全市300多个志愿服务驿站、24支“尕布龙绿色志愿服务队”和70多支农民工青年志愿服务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改变着城市的精神风貌。

  让城乡居民共享文化成果。探索形成了具有西宁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模式,实现了文化活动场所城乡全覆盖。全市各级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乡镇(街道)公共电子阅览室设置实现全覆盖,积极开展“千场文艺演出”惠民活动,年均达2800余场次。

  打造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先后完成了陈家滩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园、“八瓣莲花”非物质文化传承体验中心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企业香巴林卡成功上市“新三板”,实现了青海省文化企业上市的零突破。先后打造了大型情景秀《古道传奇》,精品秦腔剧目《邓训》《尕布龙》及荷花奖金奖舞蹈《陶纹梦圆》等优秀作品。

  今天,我们将西宁介绍给世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旅游名城,中国西部自驾车旅游集散中心及青藏高原特色旅游服务基地,成功迈入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行列。2018年,全市旅游接待量2460.65万人次,旅游收入312.43亿元,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91家,A级旅游景区37家。

  举办首届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大赛暨西宁美食节、持续打造群众体育品牌赛事……在西宁代代传承的文化底蕴中,我们读到了西宁的答案——幸福在文化与文明之风中传递。

  人民满意笑 西宁有温度

  看,孩子们的笑——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学生马娟看到,教育集团化办学以来,学校被重新布置得格外漂亮,还有西宁市的老师来给自己和同学们上课……她觉得自己与城里的学生别无二致。

  看,老年人的笑——湟中县86岁老人赵文福每天都神采奕奕,情不自禁唱起了《北京的金山上》,因为他享受到了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项目。养老服务越来越多样,他感受到了夕阳红的幸福。

  看,村民们的笑——家住大通县的马玉珍在新城镇卫生院通过远程连线诊疗后,得到了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的问诊。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成立后,她觉得自己比城里人更幸福。

  看,劳动者的笑——建档立卡贫困户鲍守忠,每天脸上都挂着笑容,做起保安工作更是一丝不苟。通过产业帮扶,他实现了精准脱贫,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靠自己的劳动致富,他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在历次市党代会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里,幸福西宁都是一个温暖而闪耀的字眼。工作直面百姓之困,让民生成为西宁各级干部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西宁市加大“投资于人”“造福于民”的力度,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80%以上。

  创新开启教育集团化办学之路。2016年起,整合城乡教育资源,组建城乡跨界教育集团,27所城区优质中小学、15所中心学校、48个教学点组成了12个“城校+农校”融合型教育集团,探索“一个集团、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运行模式,普惠农村学生16400人。

  积极开启养老服务体系创建之路。建立了“1+7+N”三级养老体系,养老设施从397个增加到680个。建设300个农村“老年之家”,打造了互助养老服务。推出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社区护理站的社区“医康养护”服务方式,21个养老设施实现了双证双营。2018年被评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优秀示范城市。

  率先开启医疗改革之路。在全国率先组建以市级三级医院为龙头、县级医院为枢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市县乡村四级跨区域紧密型一体化医疗集团。构建集疾病预防、医疗康复、妇幼保健、医养融合、健康管理、健康促进“六位一体”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健康服务共同体”,被评为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

  迈出精准扶贫攻坚克难之路。西宁市全面实现330个贫困村退出、净脱贫64337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12%下降到去年底的0.1%,3个贫困县有望顺利实现摘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全省率先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改造棚户区12712套,综合改造老旧楼院7653套……在西宁市城乡居民的脸上,读出了西宁市委市政府给出的答卷——幸福有温度。

  追随西宁的答卷,品读幸福西宁的味道,这便是西宁市为我们徐徐展开的幸福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