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县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来源:摘自西宁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案例    日期:2018-12-19    浏览量:

  湟源县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一、背景

  湟源县隶属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六盘山片区贫困县,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滞后,农业人口10.68万人,全县总面积为226.35万亩,其中可供农业用地41.3万亩,耕地31.68万亩,可供林业用地62.93万亩,其中水浇地为10.2万亩,旱地21.48万亩,人均耕地2.96亩。全县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占比较大,且多以土地承包、厂房出租和铺面出租收取租金的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明显不足。

  二、主要做法

  (一)合理布局规划,明确工作方向

  一是定标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各村实际,因村因势施策,探索不同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和商业运营模式。同时,坚持村为主导,充分发挥村集体的主导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把集体增实力、农民增收益和产业增效益有机统一。二是定目标。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全县146个村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现状、党员干部群众思想状况、经济发展基础、发展特色、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了解,确定了巴燕乡下胡丹村、东峡乡灰条口村、和平乡小高陵村、申中乡前沟村、日月藏族乡本炕村5个村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示范点。三是定责任。建立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责任制,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全面实施“一把手”负责制和目标管理,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的明确责任体系。同时,建立创建联系点制度,包村领导和第一书记具体指导开展工作,确保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四是定奖惩。将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乡镇目标管理范畴,并将村“两委”推动落实的目标、措施、成效作为对村党支部、村委会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奖优罚劣,推动落实。

  (二)加强支部建设,发挥堡垒作用

  党支部是村级事业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以“党建+”为形式,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全县各党支部到联点村集中开展“6·30”固定党日活动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党员组织生活,提高村级党组织书记威信。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两委”班子成员学习、工作和管理等制度,认真推动民主评议村干部等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落实,提高村民对村干部的认可度。三是建立完善公开承诺活动制度等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保障机制,深入开展“五必访五必到”和“村干部坐班代办制”,推动村干部掌握村民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难题,着力破解贫困村村民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坚决执行“三务公开”制度、严格执行“三议一表决、两公开一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通过提高村干部工作科学化、透明化水平,提升群众对村“两委”班子工作的满意度,解除村干部工作阻力,让村干部大胆干事创业。使村级班子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核心力量和责任主体。

  (三)强化培训学习,搭建人才平台

  一是坚持把学习培训贯穿工作的始终。组织第一书记及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致富能人赴成都、青岛等地外出考察学习,使他们增强依靠产业致富的意识和本领;积极挖掘乡土人才,通过开展烹饪培训、皮绣培训、挖掘机培训等针对不同群体的培训,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知识型农民,有效解决部分村民致富无计、增收无技的问题,目前参训数达1360余人(次)。二是利用“远程教育+大喇叭”工程平台。每周组织贫困村中党员、群众观看《家庭牧场》、《致富之路》、《蔬菜种植》等节目,提高农民种养殖技术水平,现已累计达到7577小时播放时长。三是结合主题教育活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会一课”、“固定党日”等活动为契机,组织派驻干部向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内党员代表等传达外出学习经验等集中学习近20余场(次),撰写党员学习心得420篇。四是促进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将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化解矛盾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或年轻党员及早纳入贫困村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进行培养锻炼,待条件成熟时选入村“两委”班子中,以促进班子年龄结构、文化水平改善,拓宽村级发展思路,全县各贫困村已全部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库。

  三、成效经验

  ——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村与村情况各有不同。要结合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际,立足村资源资产优势和区位条件选择业态,因地制宜、逐村调研,制定切合村情的实施方案。主要在资源有效利用、社会化综合服务、物业管理等方面选择业态,努力开发新业态。如湟源县和平乡小高陵村,作为农业学大寨的典型,2013年被列为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减少排污,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转变发展思路,小高陵村及时关闭村内集体砖厂,计划深入挖掘小高陵先进典型和精神内涵发展小高陵红色旅游,增加村集体收入。

  ——坚持能人带动,集体参与。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主体带动村民发展现代农业,让村民中的能人涌现出来,把他们培养成为村“两委”的负责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领路人。充分发挥带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和致富能人的带动性,调动村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增效、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户增收,实现企业、集体和农户三方共赢目标。巴燕乡下胡丹村在前期调研摸底基础上,将村集体带着党员干转变为致富党员带领村集体增收的思路,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由致富党员付有太带领村集体发展牦牛育肥项目,协调项目资金200万元,成立了“湟源县下胡丹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计划在二、三季度实施中藏药材种植的基础上,在一、四季度购买牦牛犊,预计实现年收入40万元。通过“一季一策”,丰富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形式,提高了村级集体经济风险承载能力。

  ——坚持村为主导,农民自愿。充分发挥村集体参与带动能力,运用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实现集体增实力、农民增收益和产业增效益有机融合,调动村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其他资本投入,实现集体、村民、投资者利益多赢。东峡乡灰条口村凭借自然环境优势,以打造石寨为思路的同时,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带头做群众工作,鼓励群众制作皮绣等家乡手工制作品和农家美食,以发展特色民俗旅游带动村民增加收入,为加快村级集体经济产业转型,激活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指导。在政府指挥棒的作用下,充分利用本村的资源优势发展能够在市场中发挥资源配置导向作用的优势产业,坚持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积极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规划引领、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作用。

  ——坚持创新实践,多种经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要创新思维,可采取自主经营、与其他主体联合经营或承包、租赁、托管、参股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推进各产业发展,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对符合市场规律和群众意愿,利于增加村集体收益的创业创新举措,只要在政策和法律范围内,要予以鼓励,有关部门要给予政策倾斜,为基层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四、启示

  一是组织堡垒是根本。“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把其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努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阵地意识,真正让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坚强堡垒立起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实力。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和本领。注重培养致富带头人,且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唤醒农民的角色意识、自主意识,要让广大农民对集体经济有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是因地制宜是前提。发展村集体经济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地方资源优势,顺民意、借民力、用民智。要顺应乡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要能够更多地兼顾乡村地域文化和乡村传统文化的因素。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优势,加强发展模式探索,选准好路子。挖掘潜力,扬长避短,谋特色路。创新合作发展模式,鼓励村集体与致富能人、种养植大户联合,与当地民营企业联合,开发村域资源,以现有资产入股或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智力支持等,增加集体收入。

  三是制度建设是保障。建立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才能确保集体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要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财务收入的一系列制度。要在集体经营的过程中,加强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确保应收尽收。坚持村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加强对集体经济经营的监督。职能部门要加强对集体经济的财务指导和审计工作,改进和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加大对村集体基本建设及社会事业发展资金的补助力度,保证村集体有一定量的资金用于各项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