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要“腹有诗书”
来源:共产党员网 日期:2017-09-08 浏览量:
苏轼在写给朋友董传的一首留别诗中说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一直广为传诵,原因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青年时代的习近平下乡做知青时,炕头上的书总是堆得满满的,不管是在什么场合,习总书记总能引经据典,充满自信,展现大国姿态。作为年轻干部,更应该加强理论修养,饱读诗书文章,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品位和道德修养。
年轻干部要将“腹有诗书”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毛泽东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对《共产党宣言》等一系列理论类著作读了不下百遍。他曾说过:“学习马列主义很重要,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学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要精读,读了后还要理解它,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去分析、去探索、去理解,理论和实践结合了,理论就会是行动的指南。”很多时候在当前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催促下,我们的干部不愿沉下身子静下心来研读理论著述,觉得枯燥乏味,找不到指导实践的方式方法。无数事实证明,学习前人总结的理论知识,是解决许多问题的突破口。通过对该领域内理论知识的学习,让我们在面对所处工作的时候,不再束手无策一团乱麻,通过理论知识的引导,能够快速地去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找准症结,作出决定。作为我们年轻干部,就要在学习理解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和现阶段所必须掌握的重要理论的前提和基础上,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加强我们自身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使我们在思想上、组织上紧紧向党靠拢,立下“愚公志”,筑牢“中国梦”。
年轻干部要将“腹有诗书”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我们今天能够看到万丈高楼平地起,能够勇涉险滩、遇河架桥,都来自于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根据自己工作实际,将自己毕生所学的知识在平时的工作中充分实践。学再多不用就等于徒劳,学再好用错地方反而适得其反。工作中所面对的是最重大最广泛最深奥的一门学问,我们学习知识要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才是最好的价值体现。我们在工作中,总是面临着各种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我们年轻干部,掌握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娴熟的办公业务能力,但是在处理某些现实矛盾问题时,总感觉束手无策,甚至“肚中有货吐不出”,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态度问题,是将所学转化为实践的过程,需要直面问题的勇气、破解难题的智慧,更要把自己的思想付诸于实际行动。
年轻干部要将“腹有诗书”与个人品行结合起来。“学如弓弩,才如箭簇。”一个富有才情的人跟平时汲取的文化涵养是分不开的,学习是个“苦差事”,能够在高速运转的环境中沉下心捧读经典、书写文艺、传承文明,做到“苦中思进,乐中思省”,才能“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笔者认为读书的最大用处应该是教会我们如何做人,一个人拥有好的品行是立足社会、赢得别人尊重的最起码标准,品行端正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值得别人信赖。而作为年轻干部,在社会交往和工作范围内,面对各种社会群体,更要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懂得做人的道理,掌握处世的方法,在学中思、学中悟,领悟个人品行的方方面面,达到“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的效果,真正成为一位德才兼备、品行端正的新青年。
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诗书就是你的高深修养,就是你的浩然正气,就是你出污不染的操守,就是你不惊不怒的气度,就是你不卑不亢的人生态度。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从“谈话”中我们找到了开启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我们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紧握着丰富的思想理论“武器”,我们在处理社会工作时才能“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