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绿色奇迹背后的“密码”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日期:2017-09-08 浏览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交上这样一份满意的生态答卷实属不易。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塞罕坝的绿色传奇,是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塞罕坝的范例意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廓清了发展理念的问题。以往地方上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而事实证明,这样代价惨重,所带来的发展也是一时的。塞罕坝的探索告诉我们,靠山要养山,靠水要养水,生态环境养好了,绿水青山就会变成金山银山。毋容置疑,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能够实现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还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塞罕坝的绿色传奇,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好诠释。对照塞罕坝精神可以看到,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是“非零博弈”。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明,如今这里每年接待游客都在50万人次以上,年门票收入达4000多万元,年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这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结果。实践证明,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生态文明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通过科学发展创造比工业文明更多的物质财富、更优的生态环境和更高的社会文明。
塞罕坝的绿色传奇,是不负使命牢记责任担当的真实写照。面对“一年就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恶劣自然环境,面对“渴饮沟河水,饥食黑莜面;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间”的工作条件,塞罕坝人没有被困难吓到,没有被难题束缚,而是凭着执着和钻研精神,三代造林人忠于使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第三代造林人科学造林,科学营林,用坚持铸就了梦想,用汗水浇灌了一片绿色。可见,绿色事业,既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也是一项艰苦的事业,只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才能不断续写“绿色传奇”。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弘扬塞罕坝精神,关键是转变观念,贵在行动、成在坚持,真正把老祖宗留下的一方山水保护好、利用好,向绿色要“发展红利”,让人民分享“绿色福利”,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