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招牌统一的背后是治理观念问题
来源:光明网 日期:2019-03-27 浏览量:
3月25日,有媒体报道说,上海市静安区常德路的店铺招牌被统一换成了黑底白字,沿街望去,一长条统一宽窄的黑色面板像带子一样悬在每个店铺的上方,没有任何装饰的白色店名再配以路边摆放的开着白花的盆景,更增添了几分肃穆的感觉,这就难怪此种店铺招牌的风格被吐槽为“墓地风格”。对此,静安区有关方面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称,“经现场核实了解,因区工人文化宫在外立面整治过程中,对店招店牌设计的颜色搭配考虑不够周全”,已“责成区工人文化宫及时整改”。
上述这种“考虑不够周全”不独在常德路可见。并且,类似种种“不周全”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简单、单调和呆板。但是,问题还不在这里,而是为什么这种简单、单调和呆板能够呼啦啦铺将开来,成为一统。就如常德路,如果黑底白字只是一个、几个店铺的招牌,或者哪怕还允许几个多少不一样一点的店铺招牌点缀其间,给人的观感也不至于是“墓地风格”。
实际上,这种基于“不周全”的简单、单调和呆板,之所以能够推行开来,自成一统,成为一景,就在于其背后的推行力量,就在于这种审美观所附着的强制命令所具有的权力。这种审美观,实际上是权力的审美,其所在意的是简单明了,整齐划一,由此就可以不经复杂程序而一目了然地发现其命令之下的审美观不一致者或者不服从者,同样也就可以将执行之力集中在不多的几个特异审美者身上,因此也大大增加了权力行使的效率。而这种权力的行使者已经习惯了简单、单调,并且因为效率而越发地偏执于此,已经不习惯甚至不能容忍姹紫嫣红和争奇斗妍,其可能的结果之一,就必是死气沉沉,“墓地风格”。
然而,人们也不禁要问,类似店铺招牌的样式和风格这种事情,难道不是店家自己的事情吗,难道不是店家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吗?市政相关部门除了规定一些基于公共安全的限制、审查招牌安装以及安装之后的安全性以外,其权力所及的边界难道还可以扩展至店铺招牌的颜色上面?所以,店铺招牌统一风格,看似审美的问题,其实是权力的问题,也是社会治理的观念问题。
而类似决定店铺招牌风格的权力,是本应属于店铺自己的事情。改革开放后,权力与权利的边界得到了多重界定。许多权利回归于公民个人,乃是因为权力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店铺招牌风格,其实正是典型的“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不该管”硬要管,“管不好”也要管,结果看似整齐划一了,千篇一律了,但也生气不存了,活力不现了,新意和创意就更是无踪可觅。
人的创造性,其实与审美观相关联。美的东西,让人们从中有所启发,并由此产生动力和冲动,去创造相似、类似的东西,最终创造出具有超越性的东西,此为创新。在简单、单调中,在千篇一律中,人们的审美也单一、呆板,视整齐划一为美,视姹紫嫣红为乱,视死气沉沉的“墓地风格”为平静……
想象一下,如果上海外滩、浦东新区的店铺楼宇都被一种风格——还不要说是“墓地风格”的招牌统辖,人们对上海的观感会如何呢?正因此,人们也就关心“区工人文化宫及时整改”究竟是怎么个“整改”法。是将统一的“墓地风格”再搞成另外一种统一的其他风格,还是还权、放权给店铺商家,任由其在公共安全的限制下自成一体,这是值得观察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