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干部队伍“专业指数”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8-02-06 浏览量:
●重点看干部干过什么、干成过什么,看干部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防止简单地把专业学历、专业职称、专业背景、专业对口等同于专业化
●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不仅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要常咬耳、勤扯袖,把从严管理和真情关怀落到实处,推动干部有能力、敢担当、善作为
党的十九大指出,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组织部门作为培养选拔干部的职能部门,要在选拔使用专业化干部、提升干部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上有担当有作为。
在专业化导向上下功夫。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在选拔使用干部时,坚持实践标准、实绩导向,重点看干部干过什么、干成过什么,看干部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防止简单地把专业学历、专业职称、专业背景、专业对口等同于专业化。大力建设专业化领导班子,着眼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不同类型班子专业化配备重点,既考虑班子的整体知识面,又考虑专业学识的科学组合,确保班子成员的专业素养能够整体覆盖一个地方发展需要、一个单位核心业务。加强专业化干部储备,分类别、分行业、分领域建立和完善后备干部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不断提升专业化干部储备工作水平。
在专业化研判上下功夫。开展专业化的综合分析研判,是掌握干部情况、监测班子运行的有效手段,是锻造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前瞻性、基础性工作。要提升知人善任的能力,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能特点,改进行业干部、专业技术干部考察办法,在开展常规考核的同时,延伸谈话触角,扩大了解范围,广泛征求上级业务部门和业内专业人士的意见建议,引入第三方专门机构对干部专业化水平和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努力把干部考准、察实、用好。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体系,针对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实际,结合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自身专业特点,对班子整体结构、运行情况、优化方向和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人岗匹配度、工作状态、能力绩效以及班子建设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切实可行、务实管用的发展计划和调配预案,补齐专业短板和能力弱项,增强选人用人科学性。
在专业化选拔上下功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有专业化理念、专业化思维和专业化办法。要把推进跨条块、跨领域交流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探索建立上下级党政机关之间、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干部交流机制,注意从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中选拔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干部部门化属地化做法。打通事业单位干部任职制度壁垒,针对事业单位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实际情况,畅通从专业技术岗位到管理岗位任职通道,开辟专业技术人员上升新路径。规范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在设定竞争对象基本资格条件时,适当放宽年龄、学历条件,在开展岗位适应性测试时,坚持干什么考什么,通过专业化考试进行量化考核,让专业能力强、专业素养精、专业作风好的干部能够脱颖而出。
在专业化培养上下功夫。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一靠自身成长、二靠组织培养,关键在于组织培养。要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专业性和实效性,针对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和能力弱项,开展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和岗位适配性的精准靶向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摒弃以往“一锅炖”的培训模式,依托知名高校院所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异地培训,打造领导干部上讲台、专家论坛、企业家峰会等专业化平台载体,增加专业化培训的频度与深度。健全培训需求反馈、培训质量评估等机制,推行情景实战模拟、研讨式互动式培训、基地案例教学等新模式,推动干部在实战化培训中提高专业本领。注重实践锻炼,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专业化干部的主阵地,采取下挂农村、企业、乡镇、开发区和重点工程,外挂经济发达地区、知名企业和上级部门等形式,引导干部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培育专业精神。
在专业化管理上下功夫。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不仅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要发挥好组织部门干部之家的作用,常咬耳、勤扯袖,把从严管理和真情关怀落到实处,推动干部有能力、敢担当、善作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及时调整那些专业不对口、不懂业务、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加大行政效能督查,对专业精神不强、懒政怠政不作为的干部,坚决予以组织调整。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支持鼓励干部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打消“秋后算账”的思想顾虑,旗帜鲜明引导干部为官敢为、积极作为。完善干部待遇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与干部专业素养相匹配的奖金福利收入体系,将各类奖金分配与干部实绩相挂钩,设置不同奖励系数,拉开奖励档次,做到公平合理、按劳分配、激发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