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乡村振兴的组织引擎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8-03-02    浏览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组织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找准乡村振兴的组织坐标,筑牢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

基层组织组织力是基础。党的十九大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组织力是组织生命力的表现,基层组织如果失去了组织力,就必然会出现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根据新时代农村工作的主要特点,加大在家庭农场、经济合作社组织、流动党员群体中设置党组织力度,采取“支部+农场”“支部+农户”等形式,让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够覆盖到每一名党员。要创新组织生活方式,重点加强农村党小组建设,充分利用党小组灵活便捷的优势,推动组织生活正常化、规范化。要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着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不断增加先进支部增量,减少软弱涣散党组织存量,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核心作用。

基层组织领导力是关键。“群雁高飞头雁领”。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的宏伟工程,必须有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工作经验丰富、担当意识强烈的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特别是在面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面前,更需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全过程。要完善村党组织书记选配、培养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选派第一书记的优势,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强支部,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带头人。要注重在回乡创业、退伍军人、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提升农村党员整体水平,增加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源头活水”储备。要逐步放宽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具体限制,探索“县管村用”“镇聘村用”等模式,打破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的晋升“天花板”,让更多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有干劲、有盼头”。

基层组织推动力是引擎。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十分注重解决“三农”问题,资金、管理、人才等要素逐渐往乡村流动。但在现实条件下,资金、管理等“软实力”流动较简单,人才要素的流动显然难以跟上乡村振兴的步伐,必须花大力气加以解决。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充分运用好“双培双带”载体,把更多农村党员培养成职业农民、致富能手,把更多职业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促进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拘泥于学校、课堂式教育,更多采取“师徒帮带”“一对一”“一对多”等具有乡土气息的培育方法,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人才在农村的发展更有“推背感”,让他们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不落后,不断扩大农村人才“存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