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8-03-30    浏览量:

《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创新基层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着力拓展基层人才职业发展空间”。专门针对基层人才提出评价机制改革,对于广开基层进贤之路,拓宽基层干部成才渠道,营造人才竞相奔赴基层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人才评价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在评价的方式上,对基层一线人才,正向的激励不够,倾斜不够。比如,有的骨干教师深受学生喜爱、教学成绩突出,却因基层职称指标限制,数十年都迈不过副高的门槛;有的“口碑”医生可以妙手回春,却因没有论文成果,而在职称评定中居于人后。基层人才评价的不科学、不合理,导致一些优秀人才不愿来基层,基层原有的人才或是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是“孔雀东南飞”,一门心思往大城市跑,形成了人才流失的“蝴蝶效应”。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要吸引更多人才集聚基层,就要抬高基层“地基”,让基层成为引得进人才、留得住人才、能培育人才、会使用人才的“熔炉”。要科学识才,以制度为伯乐,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制度,对那些长期扎根基层,爱岗敬业、为基层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加大爱岗敬业表现、实际工作业绩、工作年限等评价权重,破除重资历轻业绩、重论文轻贡献、重数量轻质量等倾向,把人才成长的“独木桥”变成“立交桥”。要惜才用才,对引进的人才“量体裁衣”,为其找到最佳坐标位置,激发人才干事创业动力,让他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汗水挥洒在手术台上,把热情释放在广阔的基层舞台上,使其“英雄有用武之地”。要用爱留人,通过提高人才福利待遇、改善人才工作生活环境,以心换心地帮他们排忧解难,拉近组织与基层人才的距离,以真心爱才换取人才安心,形成集聚人才的强大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