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学习”需叩开“三重门”
来源:共产党员网 日期:2018-08-06 浏览量:
“陕北七年是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我的枕边书,也是我成长的宝贵财富,如同灯塔般,照亮前进的脚步。作为基层干部,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我深刻领悟到只有“进、尽、静”,才能叩开“三重门”,走进群众心里、深植执政根基。
第一重门:进,走进群众,扎根基层。“进”是一种责任,唯有先走进群众之中,才能听民间之呼声、察民生之疾苦。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习近平20岁时,在赵家河操着地道的陕北话,白天他既是宣讲文件、带头抓生产的领导,也是抄起铁锹打坝劳动的壮劳力,晚上他是点起油灯教社员写名字的夜校老师。虽有多重身份,不变的是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有了总书记的以身作则,基层干部更应该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身入”的同时更要“心入”,时刻保持与群众的紧密联系,及时为民排忧解难,让人民群众真正有“获得感”。
第二重门:尽,尽心尽力,殚精竭虑。“尽”是一种担当,唯有竭尽全力,专心于工作、专注于职责,解民生之忧愁、谋百姓之福利。总书记在回忆自己填大学志愿时的心态是,三个志愿都填清华大学,你让我上就上,不让我上就拉倒。正是这种“破釜沉舟”的决然,造就了总书记一往无前的坦荡前路。作为基层干部,在其位就应该谋其政、担其责,绝对不能“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辜负这个奋斗的时代。要发扬“不畏艰难、不惧困苦、奋发作为、无私奉献、全力以赴”的愚公精神,带领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第三重门:静,宁静致远,厚积薄发。“静”是一种境界,宁静才能致远,蓄势方可长劲。唯有融入感情、全心投入,方能迷恋至深、乐在其中。几乎所有回忆习近平知青生活的人都这样提到:“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直至今日,总书记的讲话、著作,处处可见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画龙点睛,这样明显的习式风格,离不开持之以恒的读书积累。基层工作“杂乱难”,作为基层干部,更应该沉心静气,保持学习的“饥饿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旁征博引里找准定位,深入浅出式沟通思想、真抓实干般解决问题、久久为功中实现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