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育并重释放人才红利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8-08-15    浏览量:

引进与培养,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人才工作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固步自封,只有坚持引育并重,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人才培育,才能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去年以来,二三线城市的“抢人大战”大面积爆发,呈现“百策求贤、服务发展”的火热状态,释放出强烈的爱才惜才信号。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战,标志着城市竞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和市场竞争,步入人才资源争夺的高维竞争阶段。

从重视引资到重视引才,既反映了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客观所需,也是人才理念的可喜进步。但是,人才工作不能止于“引”,更要注重“育”。引进与培养,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引进人才就像“引龙入海”,可以快速充实人才总量,有效提升一个地区的人才综合素质,也是在较短时间内突破技术瓶颈,提升科研水平的一条宝贵经验。培养人才好比“深水养鱼”,虽然短期内难见成效,却能够从根本上改善一个地方的人才结构,提升人才层次,利于实现人才集聚的“洼地效应”。人才工作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固步自封,只有坚持引育并重,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人才培育,才能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培养人才是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是一项“立竿见影”的工作,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能够忍受转型升级的暂时“阵痛”,敢于舍弃一时的数量、速度、名次,敢于抛弃一时的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既培养高精尖缺、创新创业的“顶天”人才,又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型的“立地”人才。只要持续不断地引进培养人才,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地方发展就会充盈动力和后劲。

引才不易,留才育才更难。对引进的人才,也要注重培养、使用和发展。倘若花钱出力把人才引进来却不培养锻炼,甚至搁置一边让其“跑龙套”,那就失去了引才的意义。要加强对引进人才的培训,帮助他们找准自身能力与城市发展的结合点,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的发展中。要加大“优苗精培”力度,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上大胆使用,真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良好局面。要发挥引进人才“传帮带”的作用,带动本土人才培养,打造“永久牌”人才队伍。积极引导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加强合作、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形成协同创新、携手并进的良好局面,共同为地方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