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打造年轻干部培养链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9-05-15    浏览量:

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指出,注重发现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贯彻落实好《条例》,要准确把握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坚持科学发现、精准培养、标准选任,才能努力让更多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系统化科学化抓发现。发现选拔优秀年强干部,必须着眼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年轻干部培养的长远规划和“梯队建设”。拓宽视野渠道。进一步解放思想、广纳贤才,打破身份限制,从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层级发现掌握优秀年轻干部,注重发现招商引资、脱贫攻坚、新兴制造业、特色效益农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的干部人才,注重物色金融投资、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方面的高精尖干部人才。打破传统论资排辈、搞平衡照顾的惯性思维,树立同台竞技理念,部门不分大小轻重,只要政治坚定、实绩突出、表现优异、专业能力较强的,都应作为培养对象。全面摸排储备。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利用回访调研、专题调研、年度考核、班子民主生活会等方式,有意识、近距离、全方位地接触年轻干部,把年轻干部能干什么、干了什么、干成了什么了解清楚,真正把好苗子发现出来、推荐上来。坚持精细化思维和大数据思维,分层级、分类别建立优秀年轻干部数据库,整合干部选任、培养、考核、审计、信访等数据形成干部全息档案。强化动态管理。坚持集中调研和日常了解相结合,探索建立持续发现、分批调研、动态管理的长效常态机制,定期收集了解年轻干部的综合表现,定期分析研判,对政治上不守规矩、工作上不担当不作为、能力上不适应不胜任、作风上不严不实的干部及时调整出去。

立体化精准化抓培养。年轻干部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以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为重点,保证培养的强度、周期和质量。加大培养强度。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对年轻干部来说,基层是最好的“磨刀石”,既能锻炼人,也能成就人。要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把他们放到艰苦边远乡镇、改革一线、招商一线等经济发展主战场锻炼,对有潜力的年轻公务员、选调生、大学生村官还要放到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磨练,让他们增强“热锅上蚂蚁”的经历,在火热的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保障培养周期。干部成长规律决定了干部培养要有足够的时间和一定的周期。要分层分类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加强田间管理,经常施肥浇水,勤于修枝剪叶,引导年轻干部依靠自身努力、不搞自我设计,走好走稳走完一个成长周期。保证培养质量。突出政治训练,重点是学习党的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党史国史、党内政治文化等,促使年轻干部育信念、育宗旨、育品行、育作风。政治训练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要将年轻干部放下去,在基层任职,组织及时跟踪培养问效,保证培养质量。

标准化规范化抓选任。不拘一格抓年轻干部选任,同时把握好快与慢、数量与质量、显绩与潜能、个性化与多元化的关系,确保源源不断地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强化责任把关。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不只是组织部门的事,也需要各级党组织共同努力。各级班子尤其是主要领导应增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责任担当,强化组织把关作用,时常用慧眼去发现有潜质的年轻干部,积极为有潜质的年轻干部搭建锻炼平台,及时把成熟的优秀年轻干部推荐到关键岗位。突出政治把关。年轻干部思维活跃、血气方刚,虽然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普遍较强,但容易被错误思想和模糊认识牵着鼻子走,因此更应强化“政治把关”,除了参加必要的政治训练外,还应经常性接受“政治体检”,看看是否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政治操守、过硬的能力素质、健康的生活作风、廉洁的从政意识,切实把好“政治关”。严格流程把关。“不拘一格”并不意味着可以“突破底线”,不等于可以随意“破格提拔”,干部选任工作必须在干部选任政策的框架下开展。要严格按程序开展年轻干部选任工作,辩证把握年轻干部使用快慢关系,不做欲速则不达的事,以经得起群众考验、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