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痛点”为“通点”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日期:2019-05-14 浏览量:
中办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提出,要为基层督查检查考核瘦身减负,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面对督查检查频繁、问责滥用、压力“甩锅”、处处留痕、材料论英雄等“痛点”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治理。这些问题说到底,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在作祟。为基层减负,就要瞄准靶子,变“痛点”为“通点”。
要即知即改,雷厉风行。“痕迹化管理”,初期主要集中在学习笔记、扶贫表格、结对帮扶等方面。比如,有些单位规定扶贫干部进村入户要用手机定位、与帮扶户合影,并以此作为帮扶工作落实的重要凭证;还有的年终检查考核,要求下级准备分门别类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和工作日志等,真正做到“专本专用”和痕迹化管理。如此变形走样的痕迹化管理,不仅陷入为“留痕”而留痕的怪圈,也使得考核评比变成了“材料比武”“卷宗竞赛”“台账比拼”。在这种“留痕备查”的指导思想下,有的扶贫干部入户走访一次,为完成手机定位、拍照上报、减少下乡次数,竟要带几套衣服摆拍。为此,要想切断“痕迹形式主义”的尾巴,必须即知即改,雷厉风行,并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工作,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并创造出一番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成绩。
要科学决策,着力于行。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不仅严重败坏着政府官员的形象,也往往给基层党员干部带来额外的负担,引起形式主义的产生。在实际中,一些问责滥用、压力“甩锅”、处处留痕、材料论英雄等片面化、不合理的工作方式,之所以存在,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对上级精神领悟不深刻,对本地情况不了解,不能从实际出发进行决策,往往为了怕担责,就进行简单套用,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领导干部要敢于承担责任,既要对有关“打架”政策规定的适用问题予以明确,又要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特别是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听取专家和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多听听不同甚至反对的声音,才能避免决策失误。要着眼于基层实际,着眼于党员干部的实践,切实把党员干部从不必要的痕迹管理中解放出来,轻松上阵。
要持续用力,持之以恒。“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确保基层出现的督查检查频繁、问责滥用、压力“甩锅”、处处留痕、材料论英雄、庸懒干部、典型速成等“痛点”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抓一时一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持之以恒。一些地方或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措施之所以没有坚持下来,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了,没有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所以,解决基层的“痛点”问题,当然不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政贵有恒”和“打基础、利长远”的谆谆教诲,我们必须铭记于心,高度重视。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需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重在平时、贵在经常,必须持久发力、久久为功;必须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啃硬骨头”的毅力,紧紧盯住“痛点”问题,一个一个破解,有条不紊、持续不断地抓下去,抓出成效,坚决避免在治理过程中“昙花一现”,甚至于半途而废、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