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增强人才队伍活力 用好人才这一战略资源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19-05-28    浏览量: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新时代,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力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人才是具有流动性的战略资源,人才工作是具有开放性的系统工程。只有解决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上的“瓶颈”和“短板”问题,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的活力、发挥人才队伍的作用。应着眼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全链条,统筹兼顾推进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工作体系化建设水平,防止把人才“卡住”“气跑”“埋没”,避免人才流失和浪费。北京市海淀区立足首都“四个中心”定位,着眼于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系统开展人才建设调研,找短板、查不足,破除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实现人才工作体系化、一体化、国际化、品牌化,将各领域优秀人才凝聚到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发展中来,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实现人才工作法治化。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做好人才工作,必须注重法治化,这也是各级各类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十分关注的问题。实现人才工作法治化,必须根据人才工作规律,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过程中避免临时出台缺乏前瞻性、稳定性的“抢人式”人才政策,而要放眼长远、注重法治,形成开放、包容、合理的人才政策体系。应比对世界人才和创新高地,从实际出发查找并弥补人才工作法治化方面的不足。强化法治理念,完善相关法律,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健全人才工作法规,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完善股权激励、知识产权评估等机制,保护人才各项合法权益特别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整合梳理各项人才政策,确保横向纵向有效衔接,积极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高效的成果转化流程,让人才在创新实践中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人才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人才工作点多、面广、周期长,要避免出现谁都管或谁都不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眉毛胡子一把抓等问题,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主要矛盾、关键问题,在人才管理服务上下功夫。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从实际需要出发推出硬招实招,打造各具特色的人才工作品牌,不断吸引人才集聚。因人而异、精准服务,针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精尖缺人才开展“管家式”“保姆式”服务,及时解决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处理好留住和用好人才“最后一公里”问题。海淀区围绕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持续推动“中关村20条”“海淀创新发展16条”等政策落地,推出创新合伙人计划等务实举措,不断提升人才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不断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