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文山”,试试四招
来源:秘书工作 日期:2021-02-01 浏览量:
当今所谓“文山”,古已有之。对此顽疾,古来虽多有治理之策,但鉴于各种原因,往往难以根治。正确、必要、有用的公文,其历史地位、现实功能等已有定论,文件还是要写、要发的。然过犹不及,对其“过”,须深入探讨。显然,无文不可,“文山”同样不可,需要我们研究“文山”的特性,思考践行治理的对策。
01“文山”的特性
《汉书·刑法志》曰:“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历朝历代公文之多,汗牛充栋,此说颇具代表性。纵观古今,可见“文山”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和普遍性。
“文山”的顽固性,决定治理的长期性。中国公文史表明,整治文风的办法虽层出不穷,“文山”问题依然。公文发展规律显示,冗文、繁文与精文、短文,通常相伴而生,只不过在一定条件下,前者为主流,而在另一条件下,后者构成主导。消极文风作用下的“文山”堆积,对治理提出挑战,如同割韭菜一般长一茬割一茬,再长再割,循环往复。可见,治理“文山”绝非易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要树立持久战观念,坚持打下去。这一工作明显具有长期性。
“文山”的反复性,决定治理的坚韧性。一部公文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积极文风的清流与消极文风的浊流之间的斗争史。浊流起起伏伏,带来“文山”的反反复复;清流面对此消彼长的态势,必须针锋相对、坚韧不拔。长期以来治“文山”、正文风的实践证明:治理措施必讲针对性,无的放矢不行,空洞浮泛不行,必须意志坚强,以“宜将剩勇追穷寇”姿态,战之到底。
“文山”的普遍性,决定治理的全员性。在公文制作领域,各个朝代基本上都沿袭“问题—对策—问题”的轨迹。今天,既要传承历代优良传统,又要面对实际解决问题,开辟新境界。历史上“文山”治理的教训之一,在于少数人所为,而今则要求大多数,需要全员参与、多方联动,拿出务实管用的措施,形成“合围”态势。
02治理“文山”的对策思考
回望历史,审视当下,鉴于“文山”的诸多特点,亟须在治理过程中,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力求取得实际成效。
开展马克思主义文风教育。毛泽东在讲话、著述中一再强调坚持马列主义文风,明确要求:“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三性”是马克思主义文风的集中表现。开展文风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风的论述为主要教材,特别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关文章、讲话必不可少,并将党和国家关于公文的一系列法规列入教育内容。教育对象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文工作者为主,涵盖全体工作人员;同时向在校大、中、小学生延伸,可同语文课、写作课相结合,大力开展文风普及教育。
发挥领导机关的示范效应。各级领导机关公文的执笔者、把关者、签发者,要高度重视,务必带头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公文处理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规范,每发一文,从公文格式到写作内容都要做到“不逾矩”,超越“合格文”,争取“优秀文”,力求“精品文”。同时,用好公文的反馈机制,听取群众意见,应民所呼,使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切实落地。
夯实各方面责任。一是机关主要领导要履行发文第一责任人职责。签发之前,无论历经几多程序,签发人都要全面审核,严格要求,推动形成良好文风。二是办公厅(室)等综合部门要尽职尽责,严格把关,落实好“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并对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的责任。三是要坚持业务部门领导负责制。业务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撰拟文稿要履行全面审核责任,从严把关。四是执笔者要心有戒尺、行有所止。切实贯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提高公文起草质量,做到言简意赅、字斟句酌,践行“短、实、新”文风。
总结新经验,注意新苗头。对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经验,要集中梳理,上升为理论,坚持下去。消极文风不肯轻易退出历史舞台,面对打压,可能改头换面,以逞其伎。譬如,伴随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群大量建立,甚至“一个部门一个群”“一项任务一个群”,基层干部对此尖锐批评,看来“文山”正在占据新阵地。对此,要注意新苗头,警惕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