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基层治理 铺就群众幸福底色 ——西宁推行社区分类管理扫描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24-05-21    浏览量:


上门服务暖人心


共建美丽家园西宁市委组织部供图

  五月的西宁绿树成荫,清风微拂。5月17日一大早,西宁市城北区小桥大街街道陶园社区的工作人员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走访入户、宣讲政策、查找安全隐患……社区工作事无巨细,每一项都关乎着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承载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日常矛盾最集中的单元。近年来,西宁市积极探索社区服务管理精细化、精准化、精益化新路径,创新推行社区分类管理工作,努力构建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基层治理新要求、居民需求新变化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社区类型怎么分?因地制宜科学分

  2023年之前,新世纪社区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包含16个住宅小区,居民2.7万人,社区长期处在超负荷运转状态,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实效和服务群众的质量。针对这个问题,2023年,新世纪社区被一分为二,分别成立了新的新世纪社区和陶园社区。辖区范围缩小后大大减轻了社区工作量,更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拆分后的新世纪社区被确定为B类社区,而我们陶园社区被确定为A类社区。”城北区小桥大街街道陶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燕华说,“我们辖区内新建小区居多,2个老旧小区都有物业,各小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物业服务体系健全,通过社区分类管理,我们可以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多精细化服务。”

  刘燕华所说的“A类、B类社区的划分”就是西宁市正在实施的社区分类管理工作。

  2023年,西宁市聚焦社区居住形态逐步分化、人口结构更趋多元、资源禀赋差异发展、管理模式创新多样的现状,着力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制定《关于推行社区分类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综合考虑社区区域位置、人口体量、小区规模等因素,因地制宜对全市180个社区进行了科学划分。对新建住宅小区,有相对成熟的物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配套较齐全的社区确定为A类;对位于老城区,辖区居住人口比较密集,房龄老、建筑旧,无完整物业服务,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的社区确定为B类;对位于城市郊区,辖区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健全,常住人口结构较为复杂,租住流动人口较多的社区确定为C类;对位于乡村,社区规模较小、服务人口较少、居住相对分散的社区确定为D类。

  “我们在深入开展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聚焦增强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试点开展社区分类管理,分类明确工作任务和治理重点,差异化分配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有效提升了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市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王振华说。

  社区分类怎么管?因类施策精准管

  “我们小区在人民街,很多外来车辆随意停放在院内,导致我们自己的车没地方停。”“小区没有人管,外来人员随意进出,安全隐患很大。”“没人收水费,能不能派个人管管。”城中区人民街街道水井巷社区人民街8号院的居民道出了长久以来的心愿。

  水井巷社区老旧楼院多,同时兼有商品房小区、安置小区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常住人口结构较为复杂,租住流动人口较多,按照社区分类方案被确定为C类。为破解人民街8号院无人管理的问题,水井巷社区党总支按照C类社区管理措施,结合辖区实际,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为抓手,为人民街8号院推选出4名楼栋长、2名网格长、3名党员共同管理楼院,形成融合共建、睦邻互助的基层治理模式,小区居民的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

  “四类社区主要特征不一样,存在着共性和不同种类的个性问题,必须因类施策,才能实现社区精细化、高效化的管理。”王振华说。

  西宁市坚持将“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理念融入四类社区治理全过程,对共性问题通过推广深化“四方联动”机制、开展党建“契约化”共建、加强驻区单位常态化议事协调、落实“党员入格、一网兜底”工作机制和推行“回音壁”工作模式5项共性措施,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对个性问题,结合四种类型制定12项具体措施,构建不同类型社区治理模式,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和精准化服务能力。

  “针对社区分类情况,我们分别围绕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共建共治共享、加强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业委会、社会组织的有效联动、健全完善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注重文化与治理相互融合相互激活等方面制定有效管理措施,持续加强面上指导、点上发力,着力构建社区分类治理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城西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袁玮说道。

  服务群众怎么办?因事施治及时办

  为解决社区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西宁市结合社区分类情况,建立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差异化分配机制,按照A类和C类社区15万、B类社区30万、D类社区10万元的标准,由市县两级财政统筹落实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并将社区党建经费市级补助标准提高至2万元,确保社区党组织正常运转、有钱办事、高效服务。

  有了钱就要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同时也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健全完善以问题发现为先导的闭环工作机制,西宁市委组织部印发《村和社区党组织在发现问题中扛牢责任发挥作用的十条措施(试行)》,组织全市广大党员经常性深入基层“解剖麻雀”,以点带面分析梳理突出问题。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社区(农村)党员、新就业群体党员以及专兼职网格员作用,及时了解民情民意、排查基层社会治理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隐患问题。

  住房、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群众的诉求涉及方方面面,问题表现各式各样,群众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

  西宁市围绕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推出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工作机制,畅通“接、派、办、督、评、报”等环节,推动全市职能部门下沉一线解民忧、办实事、惠民生,使群众的诉求及时感知、快速响应、高效办理,以“小切口”破解民生“大难题”。截至4月底,共受理群众诉求101267件,办结率99.2%,全市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得分大幅提升。如今,“有诉必应马上办”投向基层的资源力量越来越多,街道和社区对快速高效解决群众诉求有了更多的底气和信心。(本报记者 郑思哲 通讯员 殷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