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烟火气中的民族团结味

来源:西宁晚报    日期:2025-09-17    浏览量:

  华灯初上,城东区土产巷青英·湟韵驿市人头攒动。这边,藏医院的医生正为居民把脉问诊,艾灸的温热香气袅袅散开;那边,露天舞台上,市民一曲《我爱你中国》引来满堂喝彩;摊位前,刚看完表演的老人带着孙子买了份特色小吃,笑着说:“逛夜市还能看病、看演出,这日子越来越有滋味!”

  这场“健康生活·乐享驿市”主题活动,并非偶然的热闹。作为刚运营一个多月的“青英·湟韵驿市”,自诞生起就锚定“东城·共富工坊”的品牌定位,持续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健康+文化”双轮驱动模式,逐步蝶变为集便民服务、文化共享、经济活力、民族团结于一体的多元空间,更成为邻里相聚、情感交融的纽带。

  融“健康”于烟火,让服务触手可及

  “以前做次艾灸得专门跑医院,现在逛着驿市就能享受到,太方便了!”居民马先生的感慨,道出了“健康驿市”的魅力。街道深知,驿市的温度,正藏在对群众需求的细微回应里。

  为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下去”,街道党工委联合区卫健局开展“蔚蓝高原 康养东城”主题义诊,组织藏医院、941医院、乐家湾镇卫生院组成专业医疗团队,把义诊台搬进驿市……医生们在烟火气中搭起“健康桥”,各族居民逛着摊位就能把健康问题解决,让“健康共享”的理念融入日常。

  “不仅要治病,更要懂养生。”现场特设的中藏医展示区和茶饮体验点,成了人气打卡地。藏药标本前,老人驻足询问功效;养生茶试喝处,年轻人边尝边记配方。一场驿市下来,近200人次接受服务,其中超40%是冲着中藏医理疗而来。这种“逛吃+问诊”的模式,让健康服务从“被动等待”变为“主动贴近”,也让驿市多了份“暖心底色”。

  赋“文化”以活力,让群众站上C位

  “话筒交给你,舞台就是你的!”夜幕下的露天舞台前,主持人话音刚落,80岁的万大娘便走上台,一段京剧《智取威虎山》字正腔圆,台下掌声雷动。这是“话筒你来拿,C位你来站”文艺挑战活动——不设门槛、不限形式,就是要让各族群众从“观众席”走到“聚光灯下”,切实发挥艺术在凝聚民族情感、传递团结力量方面的独特作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社会生活、融入百姓日常。

  在驿市里,活动以开放式舞台为载体,聚起了最鲜活的烟火气。“孩子平时爱唱歌,这里给了她锻炼的机会!”带着女儿参加活动的王女士说。一场场接地气的表演,让驿市成了社区文化的“展示窗”,不仅丰富了各族群众生活,更在歌声笑语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促“团结”于实效,让烟火气旺起来

  “刚来的时候一晚上卖几十张饼,现在能卖上百张!”经营牛肉饼的马老板算起账来喜上眉梢。驿市的人气,最终要体现在商户的“钱袋子”和各族群众的“获得感”上。

  “民族团结+健康+文化”的多轮驱动,让驿市客流量较平日显著增长,特色小吃、手工艺品销售额节节攀升。更重要的是,驿市不再是单纯的“买卖场”:对各族群众来说,这里是散步聊天的好去处,是能看病、赏艺的便民站;对各族商户来说,人流带来了生意,街道党员干部主动靠前的贴心服务(如统一规划摊位、协调水电)让经营更省心;对社区而言,驿市成了连接干群、凝聚各族群众人心、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纽带。

  为让这份活力持续下去,目前已建立“周周有主题”机制,从“非遗体验”“文艺演出”“亲子互动”到“特色义诊”,多元融合、常态创新让青英·湟韵驿市在烟火气中始终更有温度、更具活力,为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记者 施翔)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西宁市城东区:把“问题围墙”变成“安心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