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西宁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二十条措施》的通知

来源:中共西宁市委组织部    日期:2016-09-02    浏览量:

各县区委组织部,县区政府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农林牧水局),市委各部委、市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办公室(政治部、人事处):

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精神,充分运用省委组织部“下基层走千村”调研成果,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激励各级领导班子、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扎实工作,按期打赢脱贫攻坚决战,根据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开发局《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精神,现就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提出如下二十条措施。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并根据各自承担任务,于每季度末向市委组织部、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分别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中共西宁市委组织部

2016年9月

西宁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二十条措施

一、促进扶贫先扶志,激发群众内驱力

1.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政策宣讲员的作用,通过走村入户宣讲以及远程教育平台、党员微信、手机短信等宣传手段,引导贫困群众改变被动、依赖、观望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脱贫攻坚的信心、决心。组织宣传一批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贫困群众的致富愿望,让脱贫攻坚成为自觉行动。认真落实“双帮”工作机制,各联点单位盯紧尚未落实的工作,定期通报、反馈,定期向本单位党组织及领导汇报“双帮”工作进展情况,积极构建“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协调配合、全员参与”的社会扶贫大格局。

2.注重文化浸润。深入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道德教化、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贫困户和贫困群众心中。大力推进关爱帮扶全覆盖,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双进双联四服务等活动,大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志愿扶贫解困活动,从创业、就业、生活、心理等方面对贫困家庭开展关心关爱和有效服务,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贫困群众亲帮亲、友帮友、邻帮邻、户帮户,让他们在相互帮扶中协力奋进。以完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村规民约、褒奖正面典型、评议家风家教等形式,大力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理念,遏制陈规陋习。开展爱国爱教、持戒守法专题教育,引导寺庙和僧侣主动减轻信教群众经济负担,鼓励信教群众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脱贫致富上。

二、促进能上也能下,强化干部执行力

3.配强领导班子。认真贯彻中央、省委要求,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脱贫攻坚期间,表现特别优秀、实绩特别突出的贫困县党政正职,可提拔担任上一级领导职务,但继续兼任现职,并把主要精力放在脱贫工作上。根据精准脱贫工作需要,着力选拔熟悉农村工作,有激情、敢担当、能干事,会做群众工作、善抓脱贫攻坚的干部进入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对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可增派年轻干部挂任党政副职,专职专责抓脱贫攻坚,充实工作力量。重视用好乡镇专业技术干部力量,让他们有舞台、有责任、有干劲,发挥一技之长、服务群众脱贫。

4.立好用人导向。把善抓脱贫攻坚作为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准,对在脱贫攻坚中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干部在使用时优先考虑;对在贫困地区任职、挂职和开展志愿服务的专业干部,在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倾斜;对迎难而上、苦干实干、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张旗鼓宣传表彰。同时,疏通干部“下”的渠道,对慵懒散拖、不敢担当、工作不在状态,投机取巧、偷奸耍滑、能力素质差,所负责地区没有如期完成脱贫任务、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及时果断严肃问责或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直至免职、降职。

5.督促履职尽责。全面落实扶贫驻村“123”工作机制,靠实“一联”责任,切实运用好每个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安排的每村4万元的工作经费,结合实际安排一定的专项帮扶经费,做到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责任、项目、资金“三个捆绑”。实行第一书记任期制度,一般应干满2年,保持工作连续性,脱贫后继续留任1年,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严格执行《西宁市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干部管理细则》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干部激励关怀的十条措施》,严格管理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干部,实行“召回”调整干部与约谈派出单位负责人同步双向问责。健全完善考核评价、走访慰问、人文关怀和培训提升等制度,严格落实县区组织部门定期座谈、乡镇党委即时沟通协调等机制,对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干部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

三、促进“三基”助脱贫,提升基层组织力

6.强化队伍建设。以县为单位,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两委”班子进行集中摸底,分析研究,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不称职、不胜任的坚决调整,本村无合适人选的,选派县乡机关优秀干部担任,或者由第一书记兼任。进一步拓宽带头人选配渠道,支持鼓励有意愿、身体好、能干事、善做群众工作的退休干部返乡担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用好各级党费支持资金,实行县区承办轮训班,确保每年对贫困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进行1次集中轮训,创造条件走出去培训。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年度报酬按照不低于当地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的标准落实,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加大绩效考核奖励力度,不断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7.强化组织整顿。对党组织软弱涣散的贫困村,根据《农村党建20条措施》,采取“关联单位集中整顿”和“星级晋位”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县委书记亲自抓,县级领导联点督办,乡镇党委履行直接责任,乡镇干部包村整顿,先整顿再落实扶贫政策。组织部门要会同政法、民政、财政、农业、扶贫等部门,因村制宜,综合施策,着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干部要协助县乡,具体开展整顿。

8.推进城乡一体。依托“统筹城乡党建一体化”党建项目,巩固深化城乡党支部“手拉手”帮扶工作,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鼓励民营企业、产业基地、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电商产业等与贫困村党支部建立联合党组织,大力推进党组织“点、线、面”融合覆盖,推动城市优势资源向贫困村倾斜。探索组建“幸福西宁”之“夏都菜篮”党建联盟,推动农副产品与超市对接、蔬菜评价点(店)对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探索开展“互联网+党建”“互联网+精准扶贫”,借助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优势,探索成立区域精准扶贫电商党组织,实现基层党建、扶贫工作与电商发展互促共赢。

9.发挥党员作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党员中开展“党员先锋指数考评”,教育引导党员发挥作用。实施“党员带富”行动,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从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对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党员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特色产业、农产品电子商务,使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党员至少有1个脱贫致富项目、每个贫困村都培养5名以上党员致富带头人、每个有帮带能力的党员至少结对帮扶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切实发挥党员先富带后富的辐射带动作用。组织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及时为家乡提供信息、就业、农产品销售等服务;组织农民党员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活动,让所有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0.加强基础建设。对贫困户脱贫进度实现信息化、动态化、精准化管理,建立详实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估和验收机制。切实抓好乡镇“八有”工程,让基层干部真正住得下身、安得下心、干得成事。充分利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等契机,抓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改造危旧狭小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其在政策宣传、脱贫培训、村民议事、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制定贫困村脱贫、软弱涣散村转化、维稳重点村摘帽的不同标准,对退出“三类村”的,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原有扶持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留出缓冲期,确保退得清、退得稳。分别制定治穷、治弱、治乱成效的评估和验收办法,纳入年度考核,实行动态监测、动态管理。

11.提升基本能力。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第一书记要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做虚心求教的学生、推心置腹的朋友、同甘共苦的亲人;提升政策运用能力,吃准吃透政策,组织实施好扶贫项目;提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做加快发展的引路人、传经送宝的授业人、改善民生的贴心人。将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成员的培训纳入各县区干部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突出惠农政策、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农村电商等内容,单列培训班次,落实培训经费,确保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成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轮训。

四、促进输血更造血,提升发展原动力

12.整合人才资源。构建贫困地区人才服务体系,建立一村一名科技特派员制度,每年选派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人员到贫困村,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农牧民能力提升开展各项服务;深入开展“专家服务队”进农村活动,组织农牧业、科级行业专家深入贫困村送技术,鼓励专家与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开展产业、技术、项目、信息合作,为贫困村提供规划论证、产业可行性研究等方面的智力支持。以县为单位实施“贫困村致富能人培养计划”,建立“乡土能人库”,定期组织“田秀才”“土专家”进村入户传授致富经验、解决技术难题,激活贫困农牧民“造血”潜能。2017年起,新考录的选调生全部选派到贫困村服务2年,鼓励引导选调生在脱贫攻坚中建功立业、成长成才。

13.转移市场资源。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百企联百户”精准扶贫行动,组织民营企业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带动各类企业到农村投资,扶持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土地收益,实现“经营主体增效、贫困人口增收”的双赢目标。大力发展公益慈善和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充分利用其资金募集、技术支持、技能培训等优势,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对表现突出的社会组织优先给予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和表彰奖励。注重发展现代乡村旅游,帮助打造旅游品牌,注入文化元素,形成“近郊依城、远郊靠景、沿河沿路、城乡互动”的现代旅游发展新格局。

14.流动金融资源。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金融机构“双基联动”的“叠加效应”,建立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金融机构干部双向挂职制度,以基层党组织整体信用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担保,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的问题,推动“双基联动”助推贫困村产业发展全覆盖。在“双基联动”中实行优惠和倾斜政策,探索设置“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项目。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等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更好服务精准脱贫。

五、促进漫灌变滴灌,提升脱贫精准力

15.实施精准培训。根据不同层级领导干部、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村“两委”的主责主业,以及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等情况,做到分层分类、因材施教、靶向培训。依托市县两级党员干部培训基地,整合教育培训项目与资源,开展畜牧养殖、务工技能、生态农牧业等培训,积极培养致富带头人和新型农民。丰富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交流研讨、技术服务等教学形式,把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心坎上。建立培训考核机制,以“考”促学、以“考”促用,让培训发挥更大效益。

16.实现精准规划。指导督促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干部准确掌握脱贫攻坚系列政策,进一步修订完善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规划,充分发挥好规划的“龙头”作用。立足实际,统筹当前和长远,兼顾需要和可能,合理规划符合本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的主导产业,特别是做实异地搬迁群众的创业就业、产业发展、技能培训规划。与贫困村基础设施规划对接,实施好扶贫开发“先导工程”,全面改善贫困村的基础条件。注重从多样化的致贫原因入手,让规划中的对策更富针对性、有效性,并体现综合施策、立体施策。对非贫困村中的贫困户,要通盘考虑,同步推进。

17.精准落实机制。建立完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每周重点工作清单、民生诉求待办清单、任务完成销号清单的“三个清单”制度,做到肩上有责、心里有谱、手里有招。建立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形成审批、划拨、使用、评估、监督等环节的闭合管理系统,确保扶贫资金安全、有序、高效。建立机关党员干部与结对“亲戚”每月电话联络一次、每季度上门看望一次、每年办成一件实事的“三个一”制度,真正把结对户的事情当家事来办。建立容错纠错制度,做到容错与防错、纠错相结合,既鼓励创新,也问责慵懒、惩治违规违法。

六、促进落细和落小,提升作风保障力

18.紧扣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市委十条措施,教育引导党员立足实际建立“三张清单”,深入开展“两重温一续写”活动,深入开展“三亮三比”活动,引导党员主动戴党徽、亮身份、做表率,严肃党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将认真履行脱贫攻坚责任,满腔热情做好扶贫工作,作为贫困地区党员干部做合格党员的重要标准,把贫困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贫困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激发出来,同心同向、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

19.落实党建责任。严格落实党建责任制,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建责任清单,县区组织部通过抓党建责任清单,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地。在“三基”建设、“两学一做”等为内容的各类巡察督查中,关注脱贫工作责任落实情况。抓好农村基础工作规范工作,对贫困户脱贫进度实行信息化、动态化、精准化管理,建立台账,动态管理。

20.抓好专项考核。开展县乡党委书记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聚焦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重点考核县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干部骨干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将贫困县考核结果作为加强县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作为扶贫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做到考核结果与干部管理问责挂钩,严格兑现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