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大通县围绕“六个突出” 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力量
来源:中共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日期:2020-11-26 浏览量:
今年以来。为着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大通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标中央及省市县委关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部署要求。注重抓基层、打基础。积极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突出政治力。种好“责任田”。大通县委始终坚持把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首要条件。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把乡村振兴变成“一把手”工程。县委书记作为“一线总指挥”和第一责任人。先后8次专题研究和听取基层党建工作。明确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建立党委(党组)书记带头联系党支部工作机制。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及党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引导各党(工)委广泛采取“互学互联互评”等方式。逐级压紧压实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责任。
突出引领力。配强“领头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对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进行摸底。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作工作流程图。备案率达100%。建立村“两委”干部候选人资格联审机制。明确候选人“六选六不选”标准。抓好后备干部递进培养。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晋升机制。落实村“两委”后备人才“223”培养计划。储备后备干部2574名。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组织162名村干部、后备干部报读大专(中专)班。不断优化村干部知识结构层次。扎实开展党员干部大培训大练兵活动。发挥县委党校主阵地作用。分层分类举办培训班12期1058人次。
突出组织力。巩固“桥头堡”。 进一步强化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排查整顿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扎实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前期筹备工作。稳步推进村“两委”负责人“一肩挑”工作。制作“口袋书”。农村“一肩挑”比例分别为63%。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两个指数”考评制度及“三会一课”报备联审观察制。推行组织生活备案管理制。确定17个省市级“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坚持发展党员全程纪实制度。继续推行发展党员“三联审三公示三票决”制和发展党员工作预警等机制。推动党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当先锋、做贡献。
突出凝聚力。铸就“强引擎”。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建立村集体经济党组织书记“领办”制度。实现县委书记统筹领办、乡镇党委书记负责领办、村党支部书记具体领办的统领发展局面。召开村集体经济工作推进会4次。制定18条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编制了《大通县村集体经济发展规范目录》。建立村集体经济帮扶联点制度和专家人才库。整合涉农资金2000余万元。确定28个村集体经济示范村。实施“156”村集体经济“提档”工程党建项目。理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体制机制。通过“专家会诊”、部门联动等措施集中攻坚帮扶集体经济难点村3个。
突出战斗力。锻造“主心骨”。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严管厚爱。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中坚力量。将乡镇一线作为培养培育干部的主阵地。上半年提拔使用一线科级干部10名。调换2名不符合选派条件的第一书记和19名无法继续驻村工作的扶贫干部。全员轮训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完成省市县各类培训班21期1184人次。全面强化扶贫干部实战能力。加大扶贫干部激励关怀。提拔晋升优秀干部2名。落实驻村工作经费464万元、人身意外保险金30。53万元。落实“123”帮扶机制。推行“双帮”工作积分管理机制。共争取扶贫项目资金4000余万元。引进培育致富项目90个。
突出向心力。唱响“主旋律”。加强村改居工作调研和易地搬迁村党组织建设。探索建立村(居)民小组、社区楼宇区域型、网格型党组织和“支部进网、党员联户”模式。实现党建网格与综治网格“两网合一”。依托产业链、基地、专业合作社等设置党组织。构建以村党支部为主体、以特色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为基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框架和村级党组织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三治融合”村级治理体系。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等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党员承诺践诺、志愿服务、设岗定责等制度。落实乡镇干部和包村干部“五必访六必清七必到”制度。不断拓展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途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