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以察古 俯以观今

来源:共产党员网    日期:2018-02-04    浏览量:

七爷爷是篆字书法家,近日,他送我一副书画——“察古观今识法宝”。爷爷说:“人生这一路啊,就跟唐僧取经一样,会遇到无数的磨难,有些时候真跟那火焰山似的,有过不去的路,迈不去的坎,这个时候就要善假外力,从他人的经验感悟、历史的方式方法中寻得‘法宝’来解决难题……”

是啊,感情不顺的时候,读过仓央嘉措的诗,终有肯放下的心态;学习不顺的时候,读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终明白奋进对一个人的意义;工作执笔难言的时候,抄写《读经典学哲学用哲学论述摘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了莫名的自主钻劲。半年的基层工作经历,也让我倍觉:人生有些经验、见解、智慧,就是来自于对过往事情的反思与总结。

昨天、今天和明天,历史、现实和未来,向来是一脉相承的,一个人都能从过往的经历中凝练思想、智慧,从而自信笃定地走向未来;一个民族,岂不更能从它的历史中,凝炼思想经验,坚定自信地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走进历史,用历史、哲学、文化的思维去看问题,才会明白:正如一个人的理念、文化、思维、境界会决定他在人生事物面前的选择一样,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也往往决定了民族的道路、制度、理论。

对于历史,唐太宗说“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晋书》说“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韩诗外传》说“故殷可以鉴于夏,而周可以鉴于殷”,这都表明,要以历史的前车之鉴,作为当今的后事之师。

而在近代,读史、鉴史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革命抗战年代的共同志趣。在1920年12月1日,毛泽东在致好友蔡和森等的书信中分析袁世凯称帝、段祺瑞执政之所以失败时,就提出“均系不读历史之故”,因之“劝大家读历史”。革命征程中,亦始终与史书为伴,战火中读书,行军中读书,吃饭前后读书,夜深人静时读书,病魔缠身时读书,罹患眼疾时还“听”书,一部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他反复阅读,直至逝世;一部300万字的《资治通鉴》,他读了17遍之多。

“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毛泽东不仅自己重史、读史,还号召和带领全党学习历史。延安时期,他要求“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

周恩来同样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他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会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而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1959年4月29日,他发表《把知识和经验留给后代》的讲话,强调“我们要把自己所掌握的历史遗产贡献出来”。

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勉励党员干部读历史、学哲学、用文化,在《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一文中,他说: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其中既有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丰富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的深刻教训以及由乱到治的经验智慧。他同时强调: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注重学习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共党史,加深对近现代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就要了解近代中国所经历的屈辱历史,深刻汲取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负的教训,增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基层工作,更需要加强历史的学习,只有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才能加深对政策方针的理解,才能学会用历史、哲学、文化的视角思考问题,而对党的历史研究得越透彻,对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越坚定;对中国近现代史学习了解得越系统深入,就会对当下思想理论政策的历史性、沿承性、发展性有更高的认同感,对基层工作有越强的使命感、责任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典故了解得越深入,吸纳、学习、沉思先人思想智慧越深刻,干起工作来就越有办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钻研得越鞭辟入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得越深入详细,工作起来就越有方向干劲。

2018新春对联:

躬行农村,心系基层,不忘初心践使命;

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学思践悟促成长。